華策集團白光通信技術亮相光博會。
華策白光通信技術解決了室內精準定位的世界難題。
白光通信技術能有效解決礦井下人員定位管理問題。
白光通信技術原理示意圖
近日,由珠海民營房地產企業華策集團旗下的華策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基于位置服務的白光通信技術”(U -B eacon)在技術轉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家安全生產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為該技術應用于礦井下的人員定位管理系統(包含本安型信息礦燈、礦用本安型無線分站、礦用本安型分站、礦用隔爆LE D巷道燈四項硬件設備)授予了“防爆合格證”,白光定位技術將正式應用于礦井下的人員定位管理。
煤礦行業的突破
煤礦屬于特種行業,礦井下的生產作業更是涉及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問題,不能有任何爆炸隱患,傳統的礦燈設備不具備通信的條件,一方面要在井下實現照明,另一方面還要保證絕對安全。因此,防爆證作為坑道作業的一個強制性標準,需經過國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反復檢驗論證以及審批才能獲得,有著極高的技術門檻。
近期山東、陜西等地發生多起礦井坍塌事故,由于礦井下地形復雜,通信難度大,大大影響了礦難發生時的救援工作,造成了多人傷亡。華策光通信公司研發的礦井下定位系統是解決對井下工作人員進行準確定位和實時跟蹤的一項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使用井下照明燈具(固定的巷道燈和可移動的頭燈)發出的光作為載體,通過對礦井下固定的巷道燈與礦工佩戴的頭燈之間的光信號交互,可實現0 .5米以內的高精度人員定位,對礦難發生時的救援工作意義重大。同時由于大大減少了無線信號的使用,從而降低了電火花引起爆炸的危險。
“白光通信技術只需在傳統礦燈(巷道燈、礦工頭燈)上添加一個定位模塊,成本低廉,能將礦井下的位置信息實時上傳到地面服務器,在井下的定位精度可達到0.5米,一旦有煤礦事故發生時,能第一時間搜尋到礦工所處的精確位置。因此,拿到這個防爆證,不僅意味著華策光通信公司已率先獲得了打開礦井下人員定位技術通往商業化應用大門的一把鑰匙,對公司的經濟效益有很大的提升。白光通信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礦井下的生產管理、人員管理和安全管理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契合點,未來將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華策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L E D燈因節能效果突出被人們所熟知和接受,而將其作為無線通信系統進行研究和突破則是世界上眾多科學家趨之若鶩的一項課題。目前僅有美國的一家企業掌握了同類技術,但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距離實現商業化應用還有較大差距。由華策光通信公司研發的“基于位置服務的白光通信技術”在定位系統精度上較無線室內定位技術精度提高了10倍,是室內導航、特殊行業領域人員管理、廣告精確推送和移動社交等應用的基礎,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在該領域唯一能夠實現室內精準定位并成功完成商業轉化的技術。
一家民營房地產企業,何以能在一個高科技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且將技術率先實現商業化應用?早在2012年12月,華策集團就斥巨資從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受讓了“基于位置服務的白光通信技術”等7項專利,雙方在技術轉讓的基礎上開展相關技術產業化合作,并合作成立華策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經過長達兩年的努力,華策光通信公司將持有的技術專利數量提升至28項,為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白光通信領域奠定了領先定位。更讓人興奮的是,基于白光通信技術的人員定位解決方案及示范應用項目在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珠海市科技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榮譽和獎勵。
據了解,華策集團在引進國際最新技術的同時,秉承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從戰略高度上謀劃新一輪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布局,同時投入巨資加快市場的推廣應用,關注世界一流技術團隊,設立“白光通信研究院”,聘請來自荷蘭、美國、俄羅斯等500位國際頂尖專家為所研發的產品提供全方位保障。該院院長由“超越摩爾定律”創始人、原荷蘭飛利浦半導體照明院士及開放創新高級總監,現為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張國旗教授擔任,張教授現任華策光通信公司董事長一職。“我們購買的不僅僅是專利,而是整個技術團隊,并在此建立研究院,對技術進行深度再開發,在此基礎上衍生更多新產品。”珠海橫琴華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永生說道。
從煤礦行業延伸到其他特種領域
正如華策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峰所描繪的愿景一樣,白光通信技術除了在煤礦領域成功實現商業轉化以外,同時還成功應用到了公共地下停車場和核電站。偌大的停車場空間內,當車主們忘記車輛的停靠位置時,可以利用白光通信技術進行定位,只要將停車場里的燈換成加裝定位模塊的燈具,通過手機A PP作為信號接收終端,就能輕易知道車所在的位置。此外,對于公共設施如體育場、商場、地下停車場而言,當人流量瞬間增加的情況下,安保和人流壓力非常大,因此華策的白光通信技術能在后臺系統快捷地利用位置信息開展現場分流管理工作。華策光通信公司目前聯合京東方集團與國內停車場運營龍頭企業ET CP就室內停車場“反向尋車”項目合作進行洽談。在中廣核核電站室內人員定位管理系統項目中,華策光通信公司成為唯一一個進入應用方案測試的公司。據介紹,對于核電站而言,所有的無線電都需要進行屏蔽,而且核電站作業區域的面積巨大,房間數量多,人員的管理和通信很不方便,白光通信成了唯一的解決方案,這就為華策光通信提供了可能進入的空間。同時,類似的應用還涉及“智能機器人”和“工廠自動化”領域。目前國內民用機器人行業方興未艾,機器人在平面移動過程中常用的解決方案是激光測距或磁導軌,一套設備成本需2萬-10萬,而華策集團用白光定位技術使機器人實現“智能化”的設備成本僅需幾百元,低成本的優勢作用下,該企業可以進入到多個領域里。“類似于這種使用方法的還有與施耐德電器這類工業倉庫的合作,我們研發了一種專用的信息接收設備,將其裝在運輸車上,那樣每輛車的行車軌跡就能清楚知道,且能夠得到控制。”華策光通信公司負責人如是說,“利用位置信息來促進特種行業的發展,提升了生產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這也是在傳統行業領域實現了‘互聯網+’”。
助制造大國成為創造強國
在我國邁向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知識產權、資本和產業的協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半導體照明行業,美國、日本、歐洲的企業經過多年專利積累,基本形成了技術壟斷局面,在全球布置了專利網,使我國半導體照明企業“走出去”進程舉步維艱。為此,華策集團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營公司——— 中科智橋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引進國際頂尖的專業團隊,聯合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發中心在擁有核心專利及專利組合的基礎上,通過與相關律師事務所合作,在全國范圍內首次以發送律師函的方式開展專利維權行動。
華策光通信公司如今站在室內定位行業的制高點,瞄準國際市場,從引進國際最新技術到新一輪的專利部署,再到引進全球一流的團隊為產品提供技術支撐,一直堅持著“不完美不止步”的企業精神。“白光通信技術在商業轉化上取得突破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說是一件大喜事,它將應用到各個領域,從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我希望由中國人研發出來的白光通信技術能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品牌,幫助我國的半導體企業走向世界,這也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感所在。”楊峰充滿感觸地說道:“我們企業家心里也有一個‘中國夢’,希望中國能從制造大國成為創造強國。文/陳育